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20篇
  免费   465篇
  国内免费   1140篇
林业   616篇
农学   799篇
基础科学   2263篇
  1491篇
综合类   2258篇
农作物   235篇
水产渔业   302篇
畜牧兽医   956篇
园艺   180篇
植物保护   225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254篇
  2021年   274篇
  2020年   302篇
  2019年   346篇
  2018年   264篇
  2017年   355篇
  2016年   431篇
  2015年   363篇
  2014年   461篇
  2013年   520篇
  2012年   585篇
  2011年   562篇
  2010年   449篇
  2009年   435篇
  2008年   353篇
  2007年   423篇
  2006年   395篇
  2005年   317篇
  2004年   247篇
  2003年   231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母猪由于其皮下脂肪厚、汗腺不发达等特点,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发生热应激。有研究表明:热应激会改变其生理状态和血液生化成分等,降低母猪繁殖力,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然而,目前针对母猪热应激敏感指标的研究总体较粗略、评价体系不全面;而且,母猪的耐热性受遗传、年龄和日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准确评价母猪热应激状态比较困难,成为制约母猪适宜环境参数研究的重要因素。笔者在系统总结母猪热应激研究的基础上,从表型、生理、生化、分子等不同层次探讨了相关指标对热应激的敏感程度及其作为母猪热应激评价指标的可行性,以期为生产中母猪热应激诊断及环境参数的优化奠定基础。总结发现:母猪热应激敏感指标有表皮温度、呼吸频率、直肠温度、血液和肝脏热休克蛋白70(HSP70)等;比较敏感的指标有:血中皮质醇(COR)、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丙氨酸转移酶(ALT)、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其他指标如血清蛋白、血糖、血液免疫细胞、K +、Na +等随母猪热应激也有所变化,可作为辅助参考指标。其中,表皮温度、呼吸频率、直肠温度和HSP70水平可作为评价母猪长期热应激的指标。此外,尽管母猪热应激造成的行为变化相对滞后,但其测定成本低、对动物无应激,仍然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2.
Heat stress in poultry is deleterious to productive performance. Chlorogenic acid (CGA) exerts antibacterial,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oxidant propertie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dietary supplemental CGA on the intestinal health and cecal microbiota composition of young hens challenged with acute heat stress. 100-day-old Hy-line brown pulle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C) and heat stress group (HS) received a basal diet. HS + CGA300 group and HS + CGA600 group received a basal diet supplemented with 300- and 600-mg/kg CGA, respectively, for 2 weeks before heat stress exposure. Pullets of HS, HS + CGA300, and HS + CGA600 group were exposed to 38°C for 4 h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maintained at 25°C. In this study, dietary CGA supplementation had effect on mitigate the decreased T-AOC and T-SOD activities and the increasing of IL-1β and TNFα induced by acute heat stress.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with 600 mg/kg CGA had better effect on increasing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beneficial bacterial genera, such as Rikenellaceae RC9_gut_group, Ruminococcaceae UCG-005, and Christensenellaceae R-7_group, and deceasing bacteria genera involved in inflammation, such as Sutterella species. Therefore, CGA can ameliorate acute heat stress damage through suppressing inflammation and improved antioxidant capacity and cecal microbiota composition.  相似文献   
53.
初步分析了低扬程泵及泵装置压力脉动的基本规律. 基于浙江姚江上游西排工程排涝泵站立式泵装置不同叶片角度和不同流量时的压力脉动特性模型试验结果,研究泵装置的叶轮室进口、叶轮室出口、导叶体出口和出水流道出口处的压力脉动规律. 从叶轮与导叶之间的水流条件、水泵运行工况等方面,对低扬程泵装置压力脉动进行了初步理论分析,提出了导叶体与叶轮间隙的大小、导叶体的叶片数对低扬程泵装置压力脉动特性的影响等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从水力因素和水泵制造等方面提出了避免低扬程泵装置压力脉动有害影响的对策:适当加大叶轮与导叶之间的间隙,避免水泵在偏离最优工况较多的条件下运行,提高水泵抗空化性能等;从避免产生共振的角度,提出适当加大叶轮叶片厚度、导叶叶片厚度和加强水泵的结构设计等措施.  相似文献   
54.
泵的叶轮扫掠蜗壳隔舌时产生的压力脉动是引起船用泵振动噪声的原因之一.为尽可能弱化这一影响,分别设计了叶片出口边与前后盖板基本面垂直和倾斜的2种不同形式叶轮,将其配置在相同的双蜗壳中,通过数值计算与样机试验相结合的手段,对蜗壳内9个不同位置的压力脉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出口边倾斜的叶轮相比于出口边垂直的叶轮可明显改善蜗壳内次脉动的“驼峰”现象,且可以进一步降低隔舌处主波动的压力峰值;对蜗壳内2个隔舌稍前的位置,出口边倾斜的叶轮反而会使得该点的压力系数幅值明显增大,且该点主波动的周期数发生改变;2种叶轮出口边的不同形式对蜗壳出口位置的压力脉动的影响基本相同;采用出口边倾斜叶轮对改善因叶轮与隔舌间的液流压力脉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5.
为研究输水泵站泵装置水力性能受叶片角度变化的影响,采用CFD方法模拟全流道泵装置水力性能,分析设计流量工况下叶片角度变化对进水流道、出水流道流动及叶轮内部流动特性和水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计流量工况下,叶片角度偏离设计工况角度,叶轮进口近轮毂区存在回流、脱流;叶片角度偏离设计工况角度越大,进水流道、出水流道内水流流态越差,水力损失越大.当叶片角度调节为-8°工况时,与叶片角度-0°工况比较,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水力损失相对值最大,分别为1.28和2.89.即叶片同等偏离角度下,出水流道水力损失增大幅度较进水流道更加明显.对比数值模拟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得出,在设计流量工况,叶片角度为0°时,扬程相对误差为1.2%,效率相对误差为2.1%,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6.
Numerical studies on transient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air-array-jet impingement with a small jet-to-plate distance and a larg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nozzles and plate were presented.The dimensionless jet-to-plate distance(H/D)was 0.2,and non-dimensional nozzle-to-nozzle spacing(S/D)was 3,4,5 and 6,respectively.It is found that the quenching time is shortened at a constant total mass flow at air jet inlet m·(m·=218.21 kg/h),and the heat transfer uniformity is deterio-rated as S/D increases.However,the adding reversed-flow nozzles can shorten the quenching time of the glass plate considerably with a modest change in the heat transfer uniformity.The results at variable m·are the same as those at a fixed m·.Furthermore,the parity and arrangement of nozzles are also discussed,It is found that an odd number of nozzles is more beneficial for transient heat transfer.Based on these results,an appropriate proposal for ultra-thin glass tempering process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57.
陈彩虹 《绿色科技》2021,(5):219-222,236
生态文明教育是形成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的重要途径,是影响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重要因素。理想的生态文明教育系统是包含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企业教育和社会教育四大分系统在内的、拥有完整功能和流程的服务系统;各分系统在时间维度上相互衔接、在空间维度上相互独立,并在不同时空发挥各自的作用。但现行的生态文明教育系统尚未意识到其服务属性,在自我定位、系统设计和流程安排上仍按照传统教育模式进行,不利于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因此,提出重新设计从受教者角度出发、以产生生态行为为根本目的的生态文明教育系统,是实现生态文明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8.
轻型木结构墙体的热工性能对建筑节能至关重要,其稳态传热性能是节能效率评估指标之一。工程调研发现,轻型木结构墙体墙骨柱热传递过程易产生冷热桥,改善墙体保温构造并通过试验测试,对得到不同构造的墙体传热系数等指标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设计人员优选墙体设计参数、研发墙体新型保温材料。试验采用标定热箱法与热流计法相结合的试验方法——控温箱-热流计法对改善保温措施的墙体进行试验,分析了12种墙体试件的热流密度、传热系数、热阻以及日传热量参数,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性较好。研究发现:气凝胶毡放置在墙骨柱位置能够有效降低平均传热系数3.8%~15.0%,随厚度增加可逐渐减弱或消除墙骨柱冷热桥效应;聚苯乙烯保温板可有效降低传热系数32.4%~35.1%,墙体蓄热能力较好;纳米纤维保温材料可有效降低传热系数5.9%~8.7%,提高墙体冷热面温差,平衡室内温度。选取的3种保温材料中,聚苯乙烯保温板相比气凝胶毡和纳米纤维保温材料,对墙体整体热工性能的提升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9.
为了研究含有混合多种颗粒粒径的含沙水对离心泵过流部件磨损特性的影响,应用RNG k-ε湍流模型和SIMPLEC算法,基于颗粒离散相模型(DPM)和半经验的McLaury磨损模型,沙粒注入选用Rosin-Rammler分布的拟合方法,对一台半开式离心泵内固液两相流的磨损特性进行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叶轮流道内沙粒组分中大颗粒有趋向叶片吸力面运动的趋势,当混合沙粒的粒径较小时,蜗壳内沙粒运动较为均匀,粒径越大,沙粒运动越贴近蜗壳壁面;不同粒径组分的沙粒在叶轮的压力面、吸力面和后盖板壁面上的平均停留时间分布相似,颗粒粒径越大,平均停留时间越小;在蜗壳壁面上沙粒组分中粒径不大于700 μm的沙粒平均停留时间分布规律与沙粒在叶轮过流壁面上的平均停留时间类似,大于700 μm的沙粒平均停留时间会随着粒径增加而增大;随着沙粒组分中大粒径沙粒的增加,叶片压力面的磨损强度逐渐减弱,叶片吸力面、后盖板和蜗壳的磨损强度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60.
为了明确鄂中北地区稻麦周年轮作模式下,播期对不同类型粳稻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以常规早熟中粳、中熟中粳、迟熟中粳、籼粳杂交早熟中粳和籼粳杂交中熟中粳为材料,在湖北省襄阳市农业科学院团山试验基地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各类型粳稻生育期均显著缩短,迟熟中粳缩短幅度最大,籼粳杂交早熟中粳缩短幅度最小。各类型粳稻营养生长阶段受温光影响较大,而生殖生长阶段相对稳定;随着播期推迟,各类型粳稻全生育期有效积温及其利用率显著降低,日照时数利用率呈减少趋势。同一播期内,籼粳杂交中粳热量利用率高于常规中粳;各类型粳稻产量均以第Ⅰ播期最高,第Ⅴ播期最低,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每穗颖花数和结实率显著降低。鄂中北地区粳麦周年轮作模式下,粳稻应首选籼粳杂交中熟中粳和常规迟熟中粳,其次是籼粳杂交早熟中粳。籼粳杂交中熟中粳和常规迟熟中粳的最佳播期为5月9日-5月15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